https://tech.meituan.com/mq-design.html

何时需要消息队列

当你需要使用消息队列时,首先需要考虑它的必要性。可以使用mq的场景有很多,最常用的几种,是做业务解耦/最终一致性/广播/错峰流控等。反之,如果需要强一致性,关注业务逻辑的处理结果,则RPC显得更为合适。

实现队列基本功能

RPC通信协议

高可用

其实所有的高可用,是依赖于RPC和存储的高可用来做的。先来看RPC的高可用,美团的基于MTThrift的RPC框架,阿里的Dubbo等,其本身就具有服务自动发现,负载均衡等功能。而消息队列的高可用,只要保证broker接受消息和确认消息的接口是幂等的,并且consumer的几台机器处理消息是幂等的,这样就把消息队列的可用性,转交给RPC框架来处理了。

那么怎么保证幂等呢?最简单的方式莫过于共享存储。broker多机器共享一个DB或者一个分布式文件/kv系统,则处理消息自然是幂等的。就算有单点故障,其他节点可以立刻顶上。另外failover可以依赖定时任务的补偿,这是消息队列本身天然就可以支持的功能。存储系统本身的可用性我们不需要操太多心,放心大胆的交给DBA们吧!

对于不共享存储的队列,如Kafka使用分区加主备模式,就略微麻烦一些。需要保证每一个分区内的高可用性,也就是每一个分区至少要有一个主备且需要做数据的同步,关于这块HA的细节,可以参考下篇pull模型消息系统设计。

服务端承载消息堆积的能力

消息到达服务端如果不经过任何处理就到接收者了,broker就失去了它的意义。为了满足我们错峰/流控/最终可达等一系列需求,把消息存储下来,然后选择时机投递就显得是顺理成章的了。
只是这个存储可以做成很多方式。比如存储在内存里,存储在分布式KV里,存储在磁盘里,存储在数据库里等等。但归结起来,主要有持久化和非持久化两种。
持久化的形式能更大程度地保证消息的可靠性(如断电等不可抗外力),并且理论上能承载更大限度的消息堆积(外存的空间远大于内存)。
但并不是每种消息都需要持久化存储。很多消息对于投递性能的要求大于可靠性的要求,且数量极大(如日志)。这时候,消息不落地直接暂存内存,尝试几次failover,最终投递出去也未尝不可。
市面上的消息队列普遍两种形式都支持。当然具体的场景还要具体结合公司的业务来看。

存储子系统的选择

我们来看看如果需要数据落地的情况下各种存储子系统的选择。理论上,从速度来看,文件系统>分布式KV(持久化)>分布式文件系统>数据库,而可靠性却截然相反。还是要从支持的业务场景出发作出最合理的选择,如果你们的消息队列是用来支持支付/交易等对可靠性要求非常高,但对性能和量的要求没有这么高,而且没有时间精力专门做文件存储系统的研究,DB是最好的选择。
但是DB受制于IOPS,如果要求单broker 5位数以上的QPS性能,基于文件的存储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案。整体上可以采用数据文件+索引文件的方式处理,具体这块的设计比较复杂,可以参考下篇的存储子系统设计。
分布式KV(如MongoDB,HBase)等,或者持久化的Redis,由于其编程接口较友好,性能也比较可观,如果在可靠性要求不是那么高的场景,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
队列高级特性设计

上面都是些消息队列基本功能的实现,下面来看一些关于消息队列特性相关的内容,不管可靠投递/消息丢失与重复以及事务乃至于性能,不是每个消息队列都会照顾到,所以要依照业务的需求,来仔细衡量各种特性实现的成本,利弊,最终做出最为合理的设计。

可靠投递(最终一致性)

这是个激动人心的话题,完全不丢消息,究竟可不可能?答案是,完全可能,前提是消息可能会重复,并且,在异常情况下,要接受消息的延迟。
方案说简单也简单,就是每当要发生不可靠的事情(RPC等)之前,先将消息落地,然后发送。当失败或者不知道成功失败(比如超时)时,消息状态是待发送,定时任务不停轮询所有待发送消息,最终一定可以送达。
具体来说:

  1. producer往broker发送消息之前,需要做一次落地。
  2. 请求到server后,server确保数据落地后再告诉客户端发送成功。
  3. 支持广播的消息队列需要对每个待发送的endpoint,持久化一个发送状态,直到所有endpoint状态都OK才可删除消息。

对于各种不确定(超时、down机、消息没有送达、送达后数据没落地、数据落地了回复没收到),其实对于发送方来说,都是一件事情,就是消息没有送达。
重推消息所面临的问题就是消息重复。重复和丢失就像两个噩梦,你必须要面对一个。好在消息重复还有处理的机会,消息丢失再想找回就难了。
Anyway,作为一个成熟的消息队列,应该尽量在各个环节减少重复投递的可能性,不能因为重复有解决方案就放纵的乱投递。
最后说一句,不是所有的系统都要求最终一致性或者可靠投递,比如一个论坛系统、一个招聘系统。一个重复的简历或话题被发布,可能比丢失了一个发布显得更让用户无法接受。不断重复一句话,任何基础组件要服务于业务场景。

消费确认

当broker把消息投递给消费者后,消费者可以立即响应我收到了这个消息。但收到了这个消息只是第一步,我能不能处理这个消息却不一定。或许因为消费能力的问题,系统的负荷已经不能处理这个消息;或者是刚才状态机里面提到的消息不是我想要接收的消息,主动要求重发。
把消息的送达和消息的处理分开,这样才真正的实现了消息队列的本质-解耦。所以,允许消费者主动进行消费确认是必要的。当然,对于没有特殊逻辑的消息,默认Auto Ack也是可以的,但一定要允许消费方主动ack。
对于正确消费ack的,没什么特殊的。但是对于reject和error,需要特别说明。reject这件事情,往往业务方是无法感知到的,系统的流量和健康状况的评估,以及处理能力的评估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。举个极端的例子,收到一个消息开始build索引,可能这个消息要处理半个小时,但消息量却是非常的小。所以reject这块建议做成滑动窗口/线程池类似的模型来控制,
消费能力不匹配的时候,直接拒绝,过一段时间重发,减少业务的负担。
但业务出错这件事情是只有业务方自己知道的,就像上文提到的状态机等等。这时应该允许业务方主动ack error,并可以与broker约定下次投递的时间。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